当前位置: 首页 > 扶贫资讯 > 大兴种养产业 聚力精准脱贫 ——记武鸣晓光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场主黄晓光
大兴种养产业 聚力精准脱贫 ——记武鸣晓光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场主黄晓光
李泽斌 / 2018-03-23

本网武鸣讯(李泽斌) 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在武鸣区城厢镇五海村黄晓光的果园里一派火热的景象,来自各镇新科生态桂花梨合作社成员及贫困户共200多人兴致勃勃地听取黄晓光主讲的桂花梨春季管理技术培训课。“现在是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施肥、除虫、消毒等对一年的收成很重要。”黄晓光说。十几年来,黄晓光始终与乡亲们共命运、心连心,领着乡亲们朝着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发展之路奋勇前进,桂花梨、牛品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发展促脱贫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2月9日,城厢镇五海村村民陆生琨又卖了两头黄牛,收入2.56万元,陆生琨数着钞票乐呵呵地说:“跟着黄晓光学技术养牛有十几年了,这些年牛品种不断地改良,从10年前一年赚几千元到现在一年赚6万多元,养牛赚钱越来越多。”现在,陆生琨是一家黄牛养殖场的负责人,手底下养着20多头黄牛,而谁又会想到以前他是一位贫困户,这要从黄晓光牛品改专业户说起。

  在武鸣区,提起黄晓光,他们一致表示,他养牛技术很“牛”。黄晓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一直在南宁从事“劏猪佬”生涯,当他回到家乡,看到左邻右舍过的还只是温饱的生活时,他就在心里立下重誓:“一定要带领众乡亲奔富裕”。为实现心中的诺言,2003年初,他辞掉了在南宁的生意项目,回到了家乡,决定与妻子一起着手水牛品种改良,开始了带领村民走致富之路。

  牛品种改良的路不是一帆风顺。在当时,“牛品种改良”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听说黄晓光要搞水牛品种改良,众乡亲都在猜测和观望。路总得有人先走,要带领众乡亲致富,自己必须先走一步。黄晓光一面到城区水产畜牧局跟班学习技术,一面在自家菜地上搭棚,建起了“新阳光种牛品改场”,买进了5头优良印度摩拉种公牛、5头本地母牛进行杂交试验,成功产下了二元杂小牛。随后,黄晓光又成功培育出了“三元杂交牛”,他把牛犊卖给商贩赚了4万元,每只牛犊售价比市价高800元。此后,他又采用“圈养”模式养了91头牛,卖牛收入达30多万元。黄晓光养牛赚大钱了,这个消息迅速在武鸣传开,众邻里和各镇很多村民纷纷上门找他“取经”,这时候,黄晓光觉得以推广“品改牛”带众乡亲致富的时机到了。

  大伙认可了“品改牛”确实是条致富路,但还有一大顾虑,就是经过杂交配种的“品改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牛头或牛尾有白色斑块,而在壮族农村民间有“头白尾白不死就败”的迷信说法,大伙都怕养了这种牛之后家里有什么不测。另外一个就是牛养大了,往哪里卖?能卖到好价格吗?为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黄晓光开着他家那辆旧摩托车,走村串户,把已经有联系的想养牛农户都走了一趟,以自身经历,逐户逐户地跟他们讲科学、讲技术、讲好处,帮他们计算成本、分析市场行情。同时,郑重地向农户表态:“如果你们养出来的牛卖不出去,我全包收购,而且每头牛还会比市价高100元。”

  2007年,众乡亲成功养出了第一批35头品改牛,黄晓光遵守当初“包收购”的诺言,自掏腰包,以高于市价每头1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了这一批牛,再以市价销售到市场,养牛户吃到了甜头,他自已却“傻冒”地倒贴了3千多元,黄晓光的“傻子”行动让养殖户对他信赖有加。品改牛架子大、耕作好、出肉率高,一直很畅销,市场价每头在1.2万-1.5万元,而本地土黄牛最高才卖到8千元一头,差价达4千元,尝到甜头的养殖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2009年,住在五海村附近的杨彩玲按照黄晓光的“圈养”模式养了80头牛,年收入达几十万元。随着村民的养牛积极性增高,黄晓光成立了“新科养牛技术协会”,三年内会员迅速达到406户,2015年在册会员有200户300头牛、总收入达400多万元。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振兴光靠养牛有些单一,还要发展特色种植业。”黄晓光说,于是他又带着乡亲开启另一扇致富之门。

  桂花梨是广西柑桔研究所以高位嫁接换种方式取代丰水梨而培育出来的水果新品种,它适应性强、易管理,投资少、效益高。2006年,黄晓光买回嫁接枝条,把自家后院的23棵土梨进行了嫁接,次年6月,嫁接后的梨树挂了23个梨。2007年他向村民推广种植桂花梨,但群众对新鲜的东西心里没谱。

  黄晓光为了让乡亲们认可这一新品种,收梨时,黄晓光召集本族人到家里来品尝,人人都夸赞桂花梨皮薄、肉多、水分足、甜味高,此后,家族10多户齐动手,在后山连片种植60多亩桂花梨。到了第三年,60多亩桂花梨产出3万多斤果,淘到了第一桶金6万多元。

  淘到第一桶金后的黄晓光,想的还是众乡亲,想的是贫困户。他走街串户,向有意向的种植农户介绍他的新产品,对想种植又没有资金的贫困户,他免费给贫困户送梨苗,并无偿提供技术帮扶。桂花梨在种植管理上要求不高,但容易有一些黑星病、梨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影响产量和果的品质,这是种植户最担心的问题。很多种植户遇到问题,总会跑来找黄晓光咨询,或者请他到果园去现场指导,黄晓光都是一一解答,尽量帮他们解决问题。2008年7月的一天,种植户黄天作发现自家的13亩桂花梨树叶斑斑点点,叶片越来越枯黄,没一点活力,喷洒了灭虫药还是不见效。黄晓光知道后立刻赶到黄天作的果园,仔细察看每一棵梨树也诊不出病情,黄天作很着急。黄晓光说:“不担忧,我虽然不懂,但还是有人懂。”随后,从裤兜里拿出手机,联系上了广西果蔬协会专家,一五一十把情况告诉了对方,几分钟后,专家即诊出梨树病情,按专家的指导,黄天作重新去买回农药喷洒,次日,13亩梨树全部恢复了生机。

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问题的事,对黄晓光来说数不胜数。为了方便联系,他专门买了厚厚一本笔记本,把所有联系他买苗木的种植户姓名、地址、电话、亩数等一一登记,建立了《种植户档案》,对在档户进行技术跟踪。随着种植户的增多,单靠他一个人去指导、解决种植户碰到的问题已忙不过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种植户能更多地学到技术,他决定自费组织群众举办技术培训班。2008年,他包了两辆班车,带上本村60多名农户到扶绥县参观学习;每年的梨树挂果前后,他又自掏腰包,请广西果蔬专家到果园上课,让种植户与专家直接技术互动;他又投资近2万元,在自家后院搭起一间200多平米的棚板房当作培训教室,买回桌椅板凳、黑板等,针对梨树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邀请技术员到场为农户上课,而每一次学习培训前,他总会亲自一一电话通知所有种植户尽可能到场听课。在黄晓光的真诚带动下,种梨的群众已遍布武鸣13个镇,甚至发展到了马山、隆安等周边县。目前,他成立的新科生态桂花梨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200多户、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每年农民收入达1000多万元,种植桂花梨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0多年来,黄晓光选准产业,带着乡亲们将产业助推和精准脱贫深度融合,依靠技术带动区域乡村振兴,促进乡亲增收致富,他和乡亲们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现在电商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下一步我想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桂花梨。以这个平台销售农产品价格好销售快,能更多地增加乡亲们的收入。”黄晓光满怀信心地说。



扫一扫,打开南宁市“党旗领航 电商扶贫”网销平台(http://51remai.com/),了解更多资讯。


image.png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